混聲到底是什麼?想唱高音一定要練混聲嗎?

5分鐘搞懂撕裂音、滾喉音與怒音的發聲原理
2025-02-07

混聲到底是什麼?想唱高音一定要練混聲嗎?

混聲──這個現代歌唱教學最火熱的名詞,每個歌唱老師都在講,但是都講的都不太一樣。
到底混聲是什麼?真的是高音卡住的救星?混聲有嗓音科學上的理論基礎嗎?要怎麼開發混聲呢?以上這些問題,就讓《全台最大的歌唱學校│SV科學歌唱》來嘗試分析給你聽吧!

1 | 什麼是混聲Mixd Voice?

既然有混,就代表至少是兩種聲音的混合。
有人說是真音與假音的混合、有人說是頭聲與胸聲的混合、也有人說所有聲音都是混聲。說法這麼多,到底應該聽誰的呢?我覺得應該要從「為什麼會有混聲這個名詞」說起。所有的名詞之所以被創造,都是因為現有的名詞已經無法符合更專業的需求了。以口紅色號為例,對我這個臭直男來說,口紅可能就三種顏色,粉紅色、紅色、暗紅色。但是為了滿足更多女性在妝容上更專業的需求,卻分成了以下這麼多種顏色!

如果不想被女朋友揍的話,就要用心去辨別,然後說:哇!真的有差耶~(OS:拜託不要問我差在哪)
所以當我們對於唱歌有了更專業的需求,發現除了典型比較氣音、比較細的假音以外,怎麼還有一種有點紮實度的假音?為了區別,我們就創造了一個名詞叫做「強假音」!另外,除了典型很有穿透力、很厚的真音以外,怎麼還有一種輕柔,但是明顯感覺不是假音的聲音,於是我們就叫它「混聲」,因為感覺混合了真音與假音的特性!以下我們就來聽一下四種聲音的差別吧!

[ 華語男歌手範例:1:46開始 ]

[ 華語女歌手範例:1:48開始 ]

[ 影片更正:2:21 ”愛就開始煎“ 為強假音 ]

建議大家可以同一句閉上眼睛多聽幾遍,去感受聲音的質地與共鳴,這樣才比較容易分辨得出來喔!也可能有些人覺得有些音色真的好像喔?確實,這些音色也不是二分法,就像口紅的洋紅跟寶石紅,有沒有介在這中間的顏色?肯定是有的,所以假音與強假音也是有中間的音色,不過對於剛入門的歌唱教學,分成四種就已經算足夠了。等到唱功更進階以後,甚至高音其實有10種都是可能的!因為可能有亮一點的混聲、氣音一點的混聲、厚一點的混聲,都是可以再做細分的喔!在大概知道混聲是什麼以後,可以來探討下一個主題了。

2 | 混聲,有嗓音科學上的理論基礎嗎?

我從2008年開始跟老師學唱歌,讀過關於聲音的書籍超過20本,包括音聲醫學概論、歌唱聖經、SLS創辦人所撰寫的Singing For The Stars、美國Musician Institute的歌唱教材等等。很多都會提到假音只有聲帶邊緣震動,真音則是會震動到深層的聲帶。

也很多內容有提到:真音主要使用到甲杓肌(TA),而假音主要使用到的是環甲肌(CT)。甚至在這篇2008年的論文中,他透過EGG(Electroglottography,電聲門圖),測量了總共79位演唱人,歸納出以下四種震動模型:
M0 (Fry/Pulse Register):最低音域,如喉音(fry)。
M1 (Chest/Modal Register):主要使用於一般講話與低音區的歌唱。
M2 (Falsetto/Head Register):較高音域,如假聲與頭聲。
M3 (Whistle Register):極高音,如哨音(whistle)。

那這真的就是正確的嗎?我其實是打一個問號的。因為就算是2008年的那篇論文,裡面也有說其實有一些受測者是無法明確分出M1跟M2的,只要有例外就不能下定論!而且EGG只是透過發送微弱的高頻電流,閉合度高時電流就大,閉合度低時電流就小,他真的可以完整呈現聲帶3D的複雜生物體震動嗎?
最後以實驗來說79位真的不算多,而且我們真正在意的其實是那些擁有頂尖歌唱技巧的天王、天后,我敢說這79位裡應該是沒有。所以秉持著科學精神,以上理論參考就好,期待科技的進步,能夠真正的解密!
另一個角度來說,就算以上理論確定是對的好了,對於教學的意義也不大。除非我們可以每個教室都有一台電聲門圖儀,否則真的只是看圖說故事而已,老師自己都無法確定做的是不是論文裡說的聲音。
所以總結一下:目前來說理論基礎尚不清晰,而且對教學沒什麼幫助!想要學混聲的話,還是靠眾人累積的經驗法則比較穩喔!

3 | 混聲可以幫助唱高音?

依照我們的教學經驗,男生約7-8成、女生約2-3成的人在開發高音時,會使用越高越用力的方式,結果就造成只開發出了大聲的高音。如果請他唱小聲一點的真音,也就是混聲,他就會破音。按照唱越大聲越費力、唱越高越費力的原則,肌力有限的情況下,唱小聲一點只要協調度夠就一定能唱更高。最好理解的例子就是,大部分人的假音比真音還要高、還要輕鬆。所以對很多人來說,混聲確實可以幫助人唱的更高!

4 | 如何開發混聲呢?

大概有兩個主要的方向:
(1)利用小口型的字幫助高音變小聲,最常見的像是Ne、Mi等等。剛開始會很容易破音,聲音會很難聽,但都是過程,要不斷地嘗試才有機會開發出混聲喔!
(2)先練出強假音,再從強假音切入混聲。

[ 可以參考以下這支影片2:42的部分 ]

這篇的文章希望讓你對混聲有一個初步的認知,如果你想要更完整的教學與課後練習,可以考慮購買我的線上課程「學唱歌的基礎發聲課」以及「學會混聲,輕鬆唱出高音」

或是你想要直接找我們認證的老師幫你開發出混聲,歡迎預約SV的體驗課,台北、台中、線上都可以喔!好啦,下一篇文章見!

/ 撰文 ─ 富安老師